随着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攀升,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日趋增多,正确选择、佩戴安全头盔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中的致死风险。 “您这一车俩人,可不能只有一人佩戴头盔?!?/p> “骑共享电动自行车也要佩戴安全头盔?!?/p> …… 为巩固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专项整治成果,从7月24日起,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1个月的“一盔一带”集中整治行动,进一步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行为,筑牢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屏障。 此前,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全面开展了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及不文明驾驶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执勤民警、辅警坚持以劝导教育为主,将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驾乘人员引导至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置的“交通安全移动学习课堂”,通过“五选一”教育模式,引导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养成良好交通出行习惯。 “我们对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采取抄写交通法规、体验维护交通秩序、观看警示教育视频、发布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劝导他们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做到发现一起、劝导一起、教育一起,形成浓厚的劝导整治氛围?!笔泄簿纸还苤Ф雍2宕蠖有窬钛笏怠?/p> 在我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电动自行车存在安全技术标准低、稳定性差等特点,加之部分驾驶人文明驾驶、安全出行意识不强,与之相关的安全行车隐患突出,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肇事源头。 为提高文明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知晓度,市公安局交管部门提前营造氛围,在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开展前,通过市、区两级媒体发布通告,广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引导群众关注驾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一起车辆剐蹭事故的监控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事故中,一辆电动自行车与一辆机动车发生碰撞,在速度与惯性的冲击下,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被撞后悬空翻向机动车车顶,又从空中坠落地面,而由于驾驶人规范佩戴了安全头盔,尽管其头盔先后撞击车身和地面,但驾驶人头部并未受伤。 在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时,正确佩戴安全头盔,是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保命措施,是骑行人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有数据显示,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使驾乘人员的头部受伤率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7月31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海勃湾区黄河东街西向东方向观察,5分钟内经过的电动自行车中,有70%的驾乘人员佩戴了安全头盔,少数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骑行人员表示,因为天气太热、上班着急、路程不远等原因未佩戴,超过半数的驾乘人员知晓并了解骑行期间佩戴安全头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使这一交通安全措施落实落细,连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将警力下沉,采取定点执勤与流动巡逻相结合、错时执勤与区域联勤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查纠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对未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的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按照“第一次提醒、第二次警告、第三次邀请”的模式,开展重点整治。 此外,市公安局交管部门广泛发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协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以行业、学校、单位、社区示范引领的模式,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切勿心存侥幸,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拔颐浅浞钟τ孟呱闲旅教逍拖呦滦街址绞?,依托路口移动音响和无人机喊话设备,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布安全提示、案例警示曝光,对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驾乘人员远程喊话提醒,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同时,通过民警、辅警线下现场安全教育等形式,助推全市交通参与者养成良好出行习惯。”李洋说。 安全头盔购买小提示: 7月1日,新修订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国标”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佩戴的头盔标准,包含3个安全性能指标,分别为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头盔表面摩擦力。据了解,符合“新国标”的优质头盔主要有几大部件: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内衬棉和护目镜,且每个部件都采用较厚的材质。群众选购安全头盔时,建议头盔壳体厚度在2毫米左右,缓冲层厚度在20毫米以上,佩戴装置织带宽度要大于或等于20毫米且锁扣须有一边为橙色或者红色,护目镜须为透明,应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头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