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 我先行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一个标志,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街道、社区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成效初显。
如今,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习惯。
风尚 在自觉实践中形成
垃圾分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宣传引导是关键。我市建立“立体式”宣传平台,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宣传模式,按照“线上+线下”齐发力、“宣传+培训”两手抓的方法,借助公益短信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优势,推送垃圾分类宣传信息,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彩页,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广而告之。同时,借助LED屏幕、公交媒介等载体,动态播放垃圾分类视频及分类公益广告,从而形成多管齐下、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逐步实现从“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
生活垃圾分类必须从娃娃抓起。全市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推出“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活动,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使生活垃圾分类人尽皆知、人人行动。
“小朋友们,牛奶盒没有清洗就是其他垃圾,如果打开清洗了就是可回收物。你们记住了吗?”这是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活动的一幕。活动中,老师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为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近日,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乌达区人民广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疃殖?,工作人员发放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册,并详细讲解垃圾的危害、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知识竞赛线上答题环节,大家热情高涨、认真思考,充分运用垃圾分类知识和生活实践答题竞赛,现场气氛热烈。线上问答结束后,工作人员给获胜市民发放奖品,为竞赛添加乐趣,也为今后开展更多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巴ü舜卫掷嘀毒喝疃?,积极引领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广泛关注,促使广大市民朋友都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盟说。
海南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办事处华苑社区开展“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宣传活动?;疃殖。ぷ魅嗽毕蚓用穹⒎拧段诤J猩罾掷嘀傅际植帷罚娑悦娴匚用窠步饫掷嘞喙刂?,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
当下,垃圾分类宣传如火如荼,垃圾分类的理念正一步步深入人心。
基础 在设施建设中夯实
今年,我市坚持以建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垃圾分类工作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推动全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我市着力完善后端处理,强化分类保障。建成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治理项目,占地面积约8640平方米,概算总投资4700万元,日设计处理餐厨垃圾50吨。全市现配有餐厨垃圾收集转运车8辆、餐厨垃圾收运桶3700个,收集转运全市1282家餐饮商户产生的餐厨垃圾。项目于2021年10月通过国家餐厨垃圾第五批试点城市终期验收。餐厨垃圾回收处置有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了能源效率的提高,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我市其他垃圾处理体系全面升级。建成蓝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2022年7月10日起我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减少占用土地资源约1.86万平方米,减少碳排放量约0.86万吨。2023年5月9日,项目成功实现“两炉一机”满负荷运行,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700吨以上,日发电量28万千瓦时,为周边企业日供气量500吨。项目内渗滤液和化学浓水、生活污水经各自的处理系统处理满足环评批复标准后,清液送至循环水池回用,浓液用于焚烧炉回喷,系统剩余污泥经脱水压滤后送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置,实现园区渗滤液“零排放”。
开展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将垃圾分类融入城市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中,才能称得上做好了垃圾分类。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巩固现有垃圾分类成果,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加大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力度,加快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处理体系,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争取垃圾分类全市推广,全面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