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有一种精神,在代代相传中获得永恒;有一种接力,在接续发展中传递能量。 助学捐赠、环境整治、帮扶慰问……在海南区,从耄耋老人到蓬头稚子、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永不停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雷锋精神处处生辉,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传承雷锋奉献精神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海南区各部门各单位、社会组织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整合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46支,走访慰问群众1300余户,精准对接重点群体特殊需求,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371件,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每到春耕时节,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来到群众身边,协调春耕物资、宣传惠农政策,帮助村民抢农时、抓春耕、促生产,以“志愿红”护航“春耕绿”。 在西卓子山街道赛汗乌素村二道坎村民小组郭栓昌的地里,穿着蓝色、绿色骑行服的志愿者挥舞着锄头把玉米秸秆刨出来,平整土地准备施肥春播?!罢庑┒际呛D锨孕谐翟硕嵫Ю追嬷驹阜穸拥亩釉?,2019年开始,他们就志愿帮忙做农活,从春播、夏种,到秋收、冬藏?!惫ú怠?/p> 4年来,海南区自行车运动协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38名队员每个月都会到郭栓昌家,春天帮助播种玉米、大葱、豆角;夏天为了给地里供水,他们挖了深达一米、长达150米的水渠;秋天掰玉米、起大葱…… “小时候,有一篇作文题目叫《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现在正身体力行诠释什么叫‘一件有意义的事’?!敝驹刚吡醴焙K?,“今后,我们将动员更多身边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p>
传承雷锋担当精神 集智聚力培育文明 室外万物生辉,室内书声琅琅。每个周末都是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草原书屋”人气最旺的时候。万亩滩村邀请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社会力量进村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安菰槲荨北泄嫘栽颍峁┦媸实难俺∷?,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手工制作、普法宣传等活动,以“托”兼“管”又“教”的方式,丰富乡村学生课余生活。 此外,赛汗乌素村通过打造“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品牌,常态长效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全村2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在沿河路段开展卫生清洁,为文明村镇创建贡献力量;拉僧仲街道金海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在高考期间组建学雷锋爱心车队,提供预约式送考服务,并为高考学子提供免费饮用水,走近学生身边,做他们随时能找到的“亲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敬老助残志愿服务队与老人们共度重阳,以实际行动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学雷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传承雷锋进取精神 精雕细琢完善阵地 如何持续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热潮,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海南区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星火课堂”“星火”相传、“理·响”之声广播站等线上学雷锋阵地,组织板凳宣讲队、“同心圆”“幸福夕阳”等特色宣讲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习讲堂、读书班等阵地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雷锋精神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2022年至今,海南区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有标准”,在现有阵地基础上搭建理论宣讲、图书阅览等功能室,同时盘活多处资源,在黄河西行客栈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增设“雷锋叔叔我想说”留言墙,安装主题道旗32套、景观小品5处,装裱图画4幅,不断挖掘辖区条件成熟、配套设施完善、服务资源丰富的各类阵地,如通信营业厅、国有企业等,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点”,推动全区建立起“志愿队伍+阵地资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雷锋精神是一种简约而宏富的精神,以其贴近民众而令人景仰的魅力,成为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在海南区,传承雷锋精神已成为一种共识。海南区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传承雷锋精神,续写文明新篇。
|